中源科(北京)国际信息技术研究院 欢迎您的访问!
新型建材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访谈 > 专家智库
谢孔文 | 北大荒精神的创造者
* 来源: 中国科学家杂志社 * 作者: admin * 发表时间: 2024-01-03 17:41:36 * 浏览: 116

转业军官建设北大荒贡献一生的谢孔文医师
昔日北大荒,今朝大粮仓。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曾因荒芜而得名“北大荒”的黑龙江垦区,已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和国家级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一代代农垦人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铸就形成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
北大荒,位于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完达山和小兴安岭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14万转业复员官兵、10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内地支边青年、54万城市知识青年来到北大荒,义无反顾投身于这场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拓荒运动。在这场拓荒运动中,谢孔文就是北大荒精神创造者之一。
谢孔文,男,19271220日出生。山东省单县人。中国共产党员。1948年毕业于山东曲阜师专(现曲阜师范学院)。194971日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常州分区),历任班长,副排长,排长,文化教员。军队医学院优秀学员毕业后,担任护士、军医。在部队荣立三等功四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三次,优秀干部一次。1958年,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在王震将军的带领下,14万复转官兵直取北大荒,拉开了“铸剑为犁”、唤醒千古荒原的序幕。谢孔文医师为响应党的号召:“支援边疆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自愿申请转业,在王震将军的带领下随着十万官兵进军东北,开进北大荒。进驻了黑龙江省北大荒红兴隆农垦管理局。该局坐落于三江平原。满脸朝气青春洋溢的谢孔文也就开始了开垦北大荒的战斗和生活。
1958年,3月到5月之间近10万转业官兵进军北大荒,其中2827名分配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321团—现在的国营八五三农场。官兵的进驻,使北大荒的口粮、住房、生活用品空前紧张。没有住的地方,垦荒队员就砍树枝、打土坯建起了马架子,这一间间简易的住所,便形成了当初国营农场群的雏形。那时候,马架子挡不住雨,退役战士就盖湿被子睡觉;没有井水,战士就喝水泡子里的黄泥汤;一日三餐窝头、高粱,连正常如厕都无法保证。可就是这样,复转官兵们还是在大门上刻下了这样的誓言:开发北大荒,为祖国建粮仓。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垦荒大军凭着一往无前的气概,汇聚起磅礴之力,征服了这片莽莽荒原。谢孔文医师就是这些转业军人当中的一位。
一个转业战士,在花样年华里,响应党的号召来到北大荒,建立了农垦八五三农场。不仅是谢孔文医师,也是千千万万个垦荒军人和八五三农场拓荒者每一个人。他们把自己最好的时光献给了“最艰苦的祖国边疆黑土地”,献给了国营农垦,献给了北大荒,也献给了共和国。国营八五三农场的每一寸土地都有他们留下的汗水和踩下的脚印,每一处场景都有像谢孔文医师他们这群拓荒者的青春印记。他们用汗水、心血和青春浇灌出来的是现在的北大荒欣欣向荣的发展成果。
谢孔文医师在部队当军医(左)与战友合影
如果要谈论价值观,我想,谢孔文医师他们这一代人的价值观的关键词就是“响应”和“付出”。把党交给的事业作为人生事业中的首要取向。这一代人是值得让我们每一个人尊敬的、怀念的。理由是他们的付出和成果显而易见,明明显显摆在眼前。这就是用事实说话而显出来的强有力的大气魄。
北大荒条件极为艰苦,但谢孔文医师及战友并没有退缩。19584,天上还不免飘有雪花,地上还不断刮有的冷风。刚摘掉帽徽的他和战友们一起住进了低矮的窝棚,顶着零下四十度的寒风冷雪,开始了艰苦的拓荒生活。条件是艰苦的,因为他知道,他们受党之命来这里不是为了索取,他们是来创造的。天气寒冷,但是思想感情高涨、热血沸腾。谢孔文医师不计个人得失,始终和战友一起坚定地走在“战天斗地”的思想路线上,为北大荒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谢孔文医师不仅在北大荒的事业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更是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北大荒精神的核心价值——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发展而不懈努力。
不知道是谢孔文医师他们这一代人成就了北大荒,还是北大荒成就了他们这一代人。总之,当一个人的感情和一群人的感情发生了共振,这样的北大荒情结的共鸣和思想大串联,就成了社会中有分量的一种感情。
黑土地、白山黑水、白桦树、荒草原和农场人和那些风花雪月的故事。这已经潜意识的形成了一副印在人们脑海里的影视画面。其实,在其他人眼里的农场生活是影视剧杜撰出来的浪漫。对于农场的感情谁也没有农场人自己深,尤其是像谢孔文医师这样的最初的拓荒者,他们和农场的感情是发自内心亲身经历的肌肤接触。
世界上最苦最伟大的莫过于开荒者。面对零的挑战需要的是多么强大的心脏和承受力,多么强大的信心,信念和勇气啊。艰苦的条件,勇敢而坚强的心,造就了开荒者的伟大,造就了北大荒成绩的基石。
革命工作有着不同的分工。谢孔文当过军医,便义无反顾的投入了为农场战士身体健康的服务。他受命加入了时任黑龙江省宝清县八五三农场二分场卫生院,担任医生。
在此期间,他走遍了八五三农垦地区所有的荒草荡。服务于农场劳动的每一个劳动者,为垦荒者的身体健康操心。凭着他精湛的医术,解决了二分场拓荒战士的大小疾病所带来的痛苦。有了他的精心照顾,战士们的身体健康精神抖擞干劲十足。劳动人民有了健康的支持,身体和精神舒服了,便使得农场劳动热情一片高涨,劳动进度一日千里。使整个农场展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劳动高涨景象。

谢孔文医师就是这些农垦战士中的佼佼者,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北大荒精神的核心价值——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
后来,谢孔文响应工作调动,在国营农场中学当校医,看护着农场战士子弟的健康,使开荒战士没有后顾之忧,一心投入劳动。农场子弟不仅是农场的未来,同时也是党和共和国的未来。在他对农场子弟健康的精心呵护下,学生们保持着一个健康的身体,欢乐着并学习着。看着活蹦乱跳的孩子们和声朗诵、唱歌、跳舞、做游戏,谢孔文医师脸上露出满意而会心的微笑。他为孩子们的健康呕心沥血,曾写下了多篇关于学校卫生的论文,其中《预防学生近视》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农垦领导指示全区印发传阅学习。
在谢孔文先生六十多年的奋斗生涯中,他担任过医生、学校教员、工会主席。多次被评为优秀医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他专研医术、精益求精。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掌握了精湛的医术,在针灸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尤其擅长治疗肠胃病。他在基层医疗战线长年艰苦奋斗,坚持送医送药到农户为农户服务,并开展家庭病床,得到当地农户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赞扬。

谢孔文医师看望母校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辛苦在他的身上温暖在全体农户的心里,农场人庆幸有着这样一位服务于民的好医生。当时,曾有一位十二岁的学生患了骨髓炎,医院要给他截肢。这事被谢孔文知道后,他亲自到山上采中草药,细研配方,精心施治,在谢孔文的精心治疗下,这个小病人终于痊愈了。时至今日,这个当年的患者还经常来看望谢孔文医师,感谢当初的救治之恩。此间的医德深受身边老百姓的欢迎,不胜枚举。
谢孔文医师,这位优秀转业军人、高级知识分子、北大荒的拓荒者、北大荒精神创造者。始终坚守着艰苦奋斗、视死如归、忘我奉献、实事求是、勇于担当、服务人民、理想信念的共产党人革命精神。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这种精神的核心价值,并始终战斗在医务战线上。
谢孔文医师与女儿合影

1988年谢孔文医师离休之后,他并没有停止为群众和贫苦人民治病的义务工作。他牢记党的宗旨,孜孜不倦地追求创新,系统地研究了中医针灸法。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立新煤矿卫生院,他被返聘为坐堂医师,在那里的八年中,他深入研究煤矿职业病的治疗,总结了一套防治常见职业病的经验。针对煤矿工人腰腿疼病的多发群体,他更加深入地钻研了针灸疗法,穴位注射,治疗了大量的腰腿痛病人。尤其是对于一些常年瘫痪的病人,他精心治疗,使他们重新站立起来,开始新的生活。他的医德医术被人们广为传颂,被誉为当代的“白求恩”。
谢孔文医师在医疗战线上一干就是近八十年,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奉献了全部的光和热,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守护着人民的健康。如今,他已经97岁高龄,但仍关心着国家大事,经常与同仁探讨医术,每天做中医治疗笔记,观看新闻联播,早晚按摩穴位,保持身心健康。实现着为祖国医疗事业奋斗终身的远大理想。仔细端详他的照片,谢孔文医师眼神淡定,满脸清瘦,有岁月给他老人家褒奖的白发,加上一副金丝眼镜。俨然神仙般的精神健硕。没有在医疗岗位上这几十年的修养沉淀,生不出这神采奕奕的精气神。这样一个慈祥的老人,上眼一看就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
20217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具有40多年党龄的谢医生为了表达自己对党的热爱之情,亲眼目睹了全国各族人民参加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庆活动。感受到了祖国科技的日益发达,和人民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触情触景感触颇多:“今天的幸福,正是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指引下,带给人民群众越来越多的实惠。使人民走上富裕。使祖国走向辉煌,中国走向世界。”
北大荒给予当代人的是北大仓,给予当初拓荒者的只有艰辛坚持和努力奋斗。摆在谢孔文医师这一代老一辈人面前的是应对和解决一个又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和困难。谢孔文医师和他当初的战友肩并肩一起面对和承载了共和国给予的使命,写下了不朽的诗画和辉煌的业绩。他们造就的这些功绩不仅造福了北大荒人民,同时造福了我们中国老百姓的饭碗。

当如今城市里的上班族或学生们,用很低的价格买到北大荒生产的大米,吃上白花花的国营农场大米做出的米饭,应该记得当初谢孔文等成千上万的北大荒拓荒者的名字。
生长这优质大米的土地上永远载着他们这老一辈拓荒者留下的汗水和青春的印记。谢孔文和他战友们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他们曾经热爱过的和付出过整个青春生命与热血感情的土地上。
如今,站在黑龙江农垦大道上,看到的是一片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成绩。处处憧憬无限。这一片美好的背后永远响着谢孔文医师他们的锄头叮铛和机器隆隆;这一片美好的背后永远有谢医师为了尽快使患者脱离痛苦,尽量早点赶到患者位置,让患者能得到及时救治那急促的脚步声。
北大荒农垦离不开谢孔文医师和他战友这样的拓荒者,拓荒人的健康离不开他持之以恒悬壶济世的辛苦。这个世界上,有了医生的付出就有了健康和欢乐的笑声。所以,谢孔文医师这样的医务工作者被人们称为“白衣天使”,真是当之无愧。谢医师付出的是劳动的汗水,父母般的医德,对医学难题不断摸索不断探索的追求和对青春、生命、热情的奉献。收获的是患者痊愈后爽朗的笑声。谢医师愿意永远和北大荒农垦人民在一起,因为他喜欢这笑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几代人”,强调“我们仍然要用这些精神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引导他们发扬优良传统,在全社会带头弘扬新风正气”。这种精神不仅激励了几代人,也将在北大荒人和全国人民的心中永远熠熠生辉。